Tailwindcss
Tailwindcss 是一个原子化的 CSS 框架,使用时如 flex
text-center
可以自由组合成任意想要的样式。使用该框架时,可以大量的减少所写的 css
,也就减少了构建后 css
的体积大小。配合 VSCode
的插件时,开发效率显著提升


Tailwindcss 还允许我们高度自定义单位、颜色等功能,譬如 prefix
用来防止和其他已定义类名冲突,添加自定义字体大小、颜色可以统一整个项目样式的规范




PS: 如果 Tailwindcss 编译比较慢,可以尝试 windcss ,windcss 在 Tailwindcss 的基础上,添加了 JIT(即时编译),在开发阶段可以大量减少编译时间。
Vite
Vite 是最近一个比较火热的编译工具,其原理利用高版本浏览器天生支持 ESModule 的特性,使用 ESBuild 把模块编译成 ESModule + 按需编译。相比于 Webpack 打包成一个 bundle,Vite 构建速度提高 10 倍不止。


Vite 类似于 Snowpack
Notion
最开始接触 Notion 是大概在一年前经朋友推荐。初次见面时,被外观所吸引,如果满分是 10 分,我认为可以打到 9 分。


文章列表截图
但在使用上,操作相对繁琐,上手成本过高,彼时,我所需要的,只是一个可替代的 TODO(微软 TODO)+ 写 Blog 的地方(VSCode md)。于是那时就放弃了。
但是在最近几个月以来,TODO 里面大部分事情,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,有些项目开发时间周期甚至长达半个月、一个月,TODO 软件并不适合做这种长时间的规划,恰巧,Notion 中有一个 TimeLine
的功能


TimeLine
除了这种长时间的规划,周内的 TODO 也是需要的,Notion 提供了该模板


模板
至于在 Notion 写 Markdown,还是有点语法上的区别,比如常用的在 Markdown 插入图片 ![]()
、插入链接 []()
语法,在这里却行不通,更蛋疼的是行内代码,我习惯先输入 ` 然后再插入想写的文字/代码,Notion 却无法识别,需要先输入
输入内容后,再输入另一半 `
后才可以识别是行内代码。****
斜体及加粗也同样的问题(如果使用提供的快捷键则没有此种问题)。
最后,期待 Notion 于 GitHub 打通的那天。想想在 Notion 编辑完文章后,同步到 Github,自动更新 Blog,且样式基本一致,那真实太美好了。